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聚集 > 正文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牛寨乡党委书记唐开云同志脱贫攻坚纪实

2020-09-12 13:43 次阅读

在牛寨乡的小会议室墙壁中间,挂着唐开云同志请书法家写的“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的辉煌”书法,他一直这样身体力行,也一直这样要求全体干部群众,共同为牛寨的发展努力奋斗。

地处云川两省交界的牛寨乡,是盐津县的贫困乡,全乡共8个贫困村(社区),8224户33910人中贫困人口有1142户5106人,贫困发生率达15.06%。面对艰巨的脱贫任务,唐开云同志带领全体干部群众,身体力行扎根一线,带领牛寨乡全体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巧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苦干,打牢脱贫基础

苦干是一种精神。是否愿意吃苦与一个人的职位无关。46岁的唐开云,2012年起历任牛寨乡乡长、乡党委书记,他到任前,牛寨乡的乡村公路不足200公里,硬化道路不足40公里。“要致富、先修路”,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总是存在项目少、资金欠缺、群众不愿意出土地等诸多的困难。“没有项目就找项目、没有资金就找资金、群众不愿意就做思想工作”,他从自己开始,树牢“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奋斗理念,从2012年开始,通过动员老百姓拿出土地、投工投劳,乡政府找项目资金、拉赞助等方式新开挖公路180余公里,其中30余公里因为资金,通过找乡内老板赞助修建。路通了,但是土路晴通雨阻,群众出行难题依然没有测底解决。他按照群众受益量原则,主动给领导汇报,协调交通局,几年来硬化农村道路190余公里,没有上交一起矛盾纠纷。在没有项目和资金的情况下,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牛塘村红沙岩、堰沟等村民小组有6公里公路,路基狭窄,晴通雨阻,因没有项目支持,难以硬化。为改变几个村民小组出行难题,唐开云同志三次到社组织召开群众会议,采用“群众自筹一半、乡政府解决一半”的模式,将公路加宽,用砂石铺垫,大大提高通行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全乡公路里程达370余公里,其中硬化里程达230余公里,实现了村组全部通公路、70%以上村组通硬化路,交通通达率和硬化率位居全县前列,群众出行困难基本解决。

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干部群众想尽办法,埋头苦干,建成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27户1016人通过易迁实现脱贫;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1723户,拆除整治农村危旧房1625户,修缮农村老旧房屋瓦面289户,改造学校9所,新建校舍15486平方米,新建、改造村卫生室7个,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6个、文化广场6个、实施管引工程28件、电力台区升级改造102个,出列指标全面达标。

实干,拓宽增收途径

实干是一种作风。没有实干,再好的蓝图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面对牛寨产业发展的“小、散、弱”现象,他带领一班人马,全乡逐村逐社调研,到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规划“一心两线六节点”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蓝图,坚持“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示范园区展示”,采用“产业选择长短结合、规划实施农旅结合、组织方式强弱结合、资金筹措银企结合、技术培训学用结合、品牌建设创管结合、市场销售远近结合、利益联结三金结合、党建引领干群结合”“九个结合”做大做实扶贫产业,在资金极度匮乏的前提下,不等不靠,创新推进“村集体公司+企业+农户”三方共赢、三生三变、整村一体等发展模式,先后发展高标准有机茶园4500亩、中药材3000亩、桃杏李1000亩、有机蔬菜5000亩、猕猴桃6000亩、甜柿100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实现全覆盖。同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效益优良的农业庄园4个、农业产品加工厂3个、农业企业11家,创建农产品品牌7个、注册商标2个,在龙头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下,5000余名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务工群众每户每年至少增收1万元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观,休闲农业示范乡基本建成。在2013年龙茶村茶叶发展之初,没有项目支持、群众对发展茶叶的信心不足,他引进筠连客商,建设茶坊庄园,租用土地500亩发展茶叶,种植“黄金芽”,2016年茶叶投产,庄园以每斤18元的工时费请当地群众采茶,成品茶叶以1000-3000元每斤的价格销往全国各地。群众看到效益后,先后种植茶叶5000亩,目前均已投产,鲜茶叶由茶坊庄园收购,亩均收入12000元以上。

同时,围绕县委“三大富民产业”规划,全力推进“乌鸡之乡”建设,先后建成乌骨鸡示范场11个,带动农户建设乌骨鸡养殖棚160个,带动农户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参与养鸡,现存乌骨鸡12万余羽;成功招商滇凤、绿源两家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乌鸡育种场和乌鸡屠宰加工即将建成,乌骨鸡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农业即将形成。围绕肉牛养殖,组织群众通过小额信贷贷款400万余元,建成2个肉牛养殖示范场和97个养牛棚,带动农户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参与养牛,现存肉牛880头,年出栏2600头。

他经常满腿泥泞,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所有人眼中都没有个“官”样,但正是因为他实干的工作作风,才实现了全乡产业规划蓝图的落地,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特色、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的产业格局。

巧干,凝聚攻坚合力

巧干是一种能力。巧,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而是四两拨千斤的大智慧。脱贫攻坚初始,党员干部不负责、群众参与度不高,“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发生。一方面,源于对政策理解的不透彻,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都不高,除了贫困户外,其余群众很少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导致贫困户成为“异类”,脱贫工作就成为干部要做的工作,与群众关联不大;另一方面,部分挂包干部责任心不强、方法不多,对挂包群众帮扶难以到位。党的建设是无往不胜的法宝。唐开云同志坚持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一起抓,创新实施了“三联系、四联动、五联变”的党建网格化管理制度,提高了群众对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参与程度。通过“干部联系支部、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将村两委实行干部驻片包干负责制度,在负责其他工作的同时,负责联系所驻片区党支部,对联系党支部辖区内所有事务包干负责;每名党支部支委(含支部书记)按照人际关系、亲疏远近等因素,联系一定数量的党员,重点负责所联系党员的思想教育、作用发挥等,推进支委与党员的共同进退;党员按照亲戚、朋友、就近的原则,联系一定数量的群众,督促所联系的群众按照产业发展、村民自治、社会管理等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自任务。通过“三联系”实施,实现党员和群众的结对,让每一名群众后面站着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搭建起党群干群的联心桥,畅通了交流渠道,建成了充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沟通联系网络,提升了基层党建组织化程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旗帜作用得到体现。在党员和群众结对之后,通过党员承诺推动、先进表率带动、严管后进触动、集体托管儆动四联动,由党员带头,支部间按季度开展考核评比,对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党员及群众,纳入光荣榜张榜公示,带动党员及群众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党员及群众,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标准,督促进行限时整改。对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到位,且反复出现类似情况的党员及群众,按照村规民约及相关规定,将其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等交由村集体公司托管,相关成本费用通过其上级补助或产业收益、股份分红等途径扣除,剩余利润归其所有。“四联动”将群众、党员、干部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党员监督提醒、考核评比、后进鞭策等作用,进产业管护、社会治理、提升基层群众满意度,切实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实现基层工作推进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让领导干部成为脱贫攻坚“顶梁柱”,让广大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在网格化管理的下,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产业变优、环境变美、民风变淳、村庄变活、基础变牢”“五联变”。在干部管理的问题上,采用了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制度,将班子成员派驻各村(社区),指挥靠前,力量下沉,除牵头分管工作外,全面负责所驻村所有工作推进,有效的统筹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坚持周例会、月总结,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督促干部到村抵户开展工作,全面落实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干部管理延伸到村到岗。

几年来,他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经常都是妻子周末从县城来陪他加班;他儿子在水富读书期间,他偶尔请半天假去陪他吃顿饭,但几次都半路被叫回来开会。看到他的辛劳,妻儿不忍抱怨,他们深知他心里装的是牛寨乡每一个群众。他倍感歉意,但是带领全体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乡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的辉煌”,在他苦干实干巧干的带领下,全乡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全心全力投入脱贫攻坚当中,截止2019年,全乡累计脱贫出列1065户485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5%,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均走在脱贫前列,牛寨乡曾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省级荣誉,被领导赞誉为盐津“脱贫攻坚的旗手、乡村振兴的标兵”。(郑帅)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