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永善县桐堡易迁安置点占地55.8亩,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安置房13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40户2230多人。现在,桐堡易迁安置点已成为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
近日,记者走进桐堡易迁进城安置点,到小区门口,态度热忱、动作娴熟的保安员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了解,这是该小区保安队队长刘峰。与记者交谈中,刘峰热情的说:“我是桧溪镇得胜村李子弯易迁安置到桐堡安置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这里后,因自身身体缺陷,家里有小孩读书,不能外出务工,后经管委会介绍到小区物业公司当保安,1800元一个月,既能照看小孩,也能保障生活。”在桐堡易迁安置点,与刘锋一起找到工作的还有10名易迁群众,他们分别从事着保安和保洁工作。
刘峰原来住的桧溪镇得胜村李子弯,生存环境差、生产生活条件不好。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帮助下,今年5月刘峰一家搬进了县城桐堡易迁安置点,住进了9栋2单元一套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亲戚朋友帮他家添置了电视柜、沙发和衣柜等家具。如今,就读大学的大女儿正在实习,即将上小学的小儿子已在县示范小学城南分校报名,妻子在采摘花椒,老家还有1亩多白芨和4亩多方竹即将投产,当前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对未来的好日子充满了信心。
据桐堡易迁安置点临时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谢德华和工作人员李燕介绍,为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新家园的幸福生活中,桐堡安置点临时管委会自成立以来: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院坝会现场互动方式以“干部宣讲政策知识后提问、群众积极回答后奖励生活日用小礼品”让全民参与,在调动搬迁群众学习实践的积极性的同时又让群众深入了解政策。目前,共开展各类培训3期1500人次,培训后入户指导900余户次。
二是加强协调对接。强化与迁出地乡镇、村(社区)协调对接,全面掌握搬迁农户人员结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就业就学和“三块地”处置等信息;与挂钩部门对接协调部门帮扶情况和干部包保情况,全面核实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加强与民政、教育、医保、人社等保障部门对接,全面落实后续保障措施;定时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三是健全销号制度。充分运用“五清”成果,入户走访核实群众基本信息,建立了人员信息、就业创业、学生信息、党员、特殊困难家庭、重点人员、操家理务等10余本台账,精准掌握各类数据和群众生活现状,实行精准帮扶。自搬迁后,安置点零就业家庭从原来的43户减少到8户,劳动力新增就业100人,落实特殊困难家庭对应帮扶措施28户、开展重点人员帮教40余人次、入户指导操家理务900余户次。
四是全面为民服务。临时管委会不分节假日、周末,全面开展各项咨询、服务和代办工作。在入户时,白天不能与群众见面的,就晚上入户上门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变群众跑为干部跑。
五是实行网格管理。先后组建了临时党工委和管委会,成立了2个党支部,设立“一站式”为民服务中心,组建了党群、产业就业、教育卫生、为民服务等工作站,充实了12名工作人员;通过临时管委会推荐、迁出村(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由桐堡社区考察物色选取4个片区长、13个楼栋长人;由片区长负责楼栋长工作落实的指导和片区内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控管理,由楼栋长负责群众日常管理、信息传递,操家理务、行为规范、主动配合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引导,将责任层层压实,实行全方位网格化管理。
六是引进物业管理。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入住安置点规范管理公共卫生、绿化及治安巡逻、住户管理等秩序维护。物业公司进场后,招聘安保和保洁人员,安装门进系统和监控系统,现在安置点公共设施维护到位、环境卫生整洁、车辆停车入位规范、至今未发生1起社会治安案件。
七是建立激励机制。设立“爱心超市”,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等进行奖励。从政策知晓、操家理务、自主发展、人居环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移风易俗等方面开展评分活动,一个季度开展一次家庭评比,半年开展一次模范家庭和模范楼栋评比,每年开展一次争优评分,以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促进易迁群众主动转变原有生活方式,尽快融入城市新生活。
八是强化产业就业支撑。为增加群众收入,为搬迁进城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配套了产业扶持资金3000元、资产扶持金5000元,通过资金入股企业、开发商业综合体出租等方式获得分红收益。还通过宣传就业政策、推介就业岗位、举办招聘会、开发就业岗位等方式,帮助35户零就业家庭就业和102名未就业人员就业。目前,安置点1207名劳动力中已就业873人。
如今,桐堡易迁安置点高楼林立、路面平整,设施齐备,功能完善。路灯和监控安装规范,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男女老少生活怡然自得,桐堡易迁安置点已成了群众安居乐业的温馨家园。
责任主编:安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