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扶贫先扶志,人勤百业兴,为激发搬迁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近日,永善桐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时管委会再次开展了爱心积分兑换活动,由政府出资、社会捐助、企业赞助,安置点“爱心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大米、菜籽油、洗发水、牙膏、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根据前期积分兑换活动的工作开展情况,为解决以往出现的兑换物资和群众需求不符、分配对象有争议等诸多问题,桐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临时管委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不断修订完善“爱心超市”积分评定细则,主要在政策知晓和操家理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打分,其中政策知晓占20分,能全面熟悉了解脱贫攻坚及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并按时参与各类会议、培训及活动,并向周边人正面宣传的得满分;操家理屋占30分,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朴素,注重精神面貌以及家居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室内垃圾适时收集倾倒在固定垃圾倒放处的满分。
积分评定细则还新增了一票否决项和加分项,一票否决项有16项内容,如:不服从小区管理,不配合楼栋长、片区长、物管、管委会及桐堡村委会工作组开展工作;家庭成员有违法行为,被司法机关处罚;有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学生不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不主动缴纳水电费、物管费,被电力、供水企业断水断电、被物管公司通报;破坏绿化树木,乱丢、乱倒生活垃圾被物管、保洁员、楼栋长发现或者群众举报属实的;长期酗酒,在小区内脸红耳赤,高谈阔论,对其他群众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身体健康,好吃懒做,坐等国家救济救助的;有赡养义务不赡养父母,引起家庭赡养纠纷的。若出现否决项情况的,从发生之日起半年内不得参与评分,需按照小区管理规定整改后视其整改效果才能参与评分。加分项有5项内容,如:助人为乐、热心帮助邻里困难,群众公认的;带头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的;主动配合各级部门入户调研检查的;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的、存在见义勇为行为的、发生应急事件主动挽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动参军且已入伍的;重视教育,子女高中毕业并考入大学或专科院校的。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评分细则,桐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爱心超市”发挥了社区管理的大作用。
住在8栋的张昌友户不仅兑换了电磁炉,还兑换了肥皂、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她开心的说:没想到不花钱,就用这些积分就能换到这么多东西,我以后一定好好的攒一些积分,争取多换点东西。
“我有40分,兑换两把面条才用了14分,等我和老伴把这两把面条吃完了,还可以再来换面条。”来自黄华任坝的方国珍老人正开心的向工作人员展示着她的“战利品”。
谁在爱心超市的积分多,就说明谁在政策知晓、操家理屋等各个方面表现就优秀,谁可兑换的商品少,谁就是落后者。“爱心超市”的评分机制无形中在群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动力。
一位彭姓老人在得知因其儿子在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对工作人员有不当言辞、且不配合工作被一票否决后,一度无法接受,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劝解后,马上表示会对儿子进行教育,好好支持工作。
正如群众们所说:“这‘爱心超市’管的可严着呢!”
按照规定,常住安置点的受益人口才可以办理积分卡,且一个家庭只能办理登记一张爱心超市积分卡,全家人可共存共享积分;积分的积累与本户家庭每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此次爱心积分兑换结束后,在安置点随处都可以看到围坐在一起的搬迁群众讨论着自己赚取的积分和兑换等物品。爱心超市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各种物品援助,更重要的是通过积分评定和物资兑换使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增强了,“评”出了搬迁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精气神”,“兑”出了脱贫的信心和志气。
责任主编:安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