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乡村夜话”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18-12-26 17:41 次阅读
背景:2018年9月4日傍晚,山东省单县黄岗镇邓窑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热烈讨论,直到深夜11点才散会。村头树下,薄暮时分,干部群众团团坐,家长里短、发展建议、政策落实,大家摆、大家议。2018年以来,单县“乡村夜话”在各村推广,成为了一种化解民生难点、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形式。(9月17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落实,全国各地农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毫无疑问,“乡村夜话”就是农民集思广益,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夜话”,抓好了定位。“乡村夜话”定位精准,为了农民,依靠农民,贯彻落实了党的精神,既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关键靠农民自身的不懈努力,才能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夜话”,传承中创新。应当看到,“乡村夜话”不是如今才有的,比如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这个光荣传统,比如侗寨的钟鼓楼就是一个围炉篝火,乡村夜话的好阵地。曾今走过一段弯路,把“乡村夜话”的优良传统不小心弄丢了,荒芜了,以致多年来农村发展步履蹒跚。让党的关于“乡村振兴”等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村夜话”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好载体,就能引领农民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

“乡村夜话”,化解了矛盾。跟党中央的要求相比,跟新时代的要求相比,一些农村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存在不少问题,如党的基层组织薄弱,农民缺少发展后劲,缺少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天地还是那块天地,过去的农民能通过“乡村夜话”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站在前人肩膀上,具有较高文化水准的新农民完全可以继承“乡村夜话”优良传统,更好化解矛盾,加快发展。

“乡村夜话”,话出了良策。比如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难,“乡村夜话”来解难,听“小朱庄经验”,共同讨论,最终决定给每家每户发两个小塑料桶,撤掉原本当街放置的大垃圾桶,村民把剩饭、菜叶、瓜皮等按照可沤肥与不可沤肥分类倒进小桶,每天按时放在院门旁,等待保洁员上门收。“乡村夜话”良策多,如把“孝老敬亲”写进《村规民约》,凝聚乡村文明正能量,原本老大难的问题一个个得到了解决。

“乡村夜话”重拾了传统,加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邓窑村退休干部陶怀华感慨:“乡村夜话”又把人心拢起来了!人心齐,泰山移,就能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一个富饶美丽幸福和谐的新农村就会大踏步地向世人走来。

原创:李云勇

编辑:安远洪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