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垃圾分类收集运输避免“一锅粥”,“小黄狗”智能设备“吞”进去垃圾“吐”出来环保金......8月27日,官渡区创文办组织官渡区市民巡访团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巡访,通过走访圣世一品小区、 拓东大城小区发现,官渡区通过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垃圾分类的“官渡模式”为云南省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示范街道覆盖率和示范社区覆盖率均达100%,示范小区覆盖率为99.28%。
定点定时投放垃圾 促使居民自觉分类
“您已经进入垃圾分类示范区域,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上午9点40分,巡访团成员走进圣世一品小区、 拓东大城小区,在小区显著位置,就看到垃圾分类小区的提醒标语。在垃圾分类收集区域,一边是垃圾分类示范亭,分别布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大桶以及分类指导的标语和说明;另一边是“小黄狗”智能设备。
在圣世一品小区3号门A栋楼下的垃圾分类示范亭,巡访团成员看到,一个男子提着一包垃圾,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一分类投放,纸张投放到“小黄狗”智能设备里面,而蔬菜、剩饭分别投放到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面。
“我们在圣世一品小区一共投放了7组垃圾分类示范亭,并实现定时定点投放。”官渡区城管局环卫中心设备科科长梅志华介绍,今年,官渡区选择了10个小区作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其中,有近2000多户住户的圣世一品小区就是其中一个。5月份开始,在小区内张贴宣传海报、标语,营造垃圾分类氛围,初步开展户外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督导员、志愿者、收运人员均已到位。截止8月14日入户宣传已全部完成,共入户宣传1935户,剩余213户存在装修、无人居住等问题。
自8月15日开始,正式施行定时定点投放。梅志华介绍,实施定点定时投放后,7个收集点统一设置了4分类垃圾桶。每天早上7点--10点,下午19点--21点位垃圾分类投放时间。同时,在A栋楼下小黄狗智能垃圾设备旁,设置了误时投放区,投放时间为早上10点--22点。9月1日后,取消误时投放点,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要求执行。
也就是说,圣世一品小区从8月15日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在上午和下午规定的时间,居民可到7个点投放。过了这个时间点,7个收集点只开放一个,只能到误时投放点投放垃圾。在这7个投放点,居民不能一个塑料到装了垃圾丢到一个桶里面,而是要在志愿者指导,破袋后,按照垃圾不同,分类投放。
“自8月15日起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后,存在部分居民不愿意将垃圾投放至误时投放区,并随意丢弃垃圾的情况。”梅志华介绍,发现随意丢放垃圾的,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榜、公示榜等激励督促制度,进行处罚和表彰。现小区内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而在拓东大城小区,巡访团成员看到,该小区9月15日起,启用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投放时间为早上07:00-10:00、下午19:00-22:00,其余时间暂不投放,会单独设立一个误时投放区全天开放,并安排桶边值守人员提醒或纠正居民的分类习惯,全面提高居民分类意识,逐步促使居民自觉分类。
“我们施行定点定时投放后,垃圾也是分类运输,不能混在一起‘一锅粥’运输的”。梅志华介绍,下一步,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呼吁试点小区居民积极配合我们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做好定时定点投放区的分类垃圾清运工作,并做好分类投放点的垃圾桶清洗、卫生保洁等工作,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正常开展。
按照圣世一品小区模式,今年,官渡区将把10个小区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分别为关上街道圣世一品小区、吴井街道拓东大城小区、太和街道盛达花园小区、官渡街道星河庄园、逸翠园小区、六甲街道海公馆小区、矣六街道格拉斯香水小镇小区、小板桥街道澜月台小区、金马街道紫薇园小区和金马腾苑小区。
小黄狗“吞”进去垃圾“吐”出来环保金
喝水后一个塑料瓶留着麻烦,仍了可惜。在圣世一品小区、 拓东大城小区的居民却没有这样的顾虑。8月27日上午,李女士拿着两个塑料瓶,来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前,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扫码,快速选择回收类型后,“小黄狗”立即张开“塑料回收”的“大口”,李女士敏捷地把两个塑料瓶投进去,“三下五除二”就获得了“小黄狗”回馈的0.08元环保金。
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包含金属、塑料、纸类、纺织类、有害垃圾五个箱体。该设备均配有智能化管理平台,可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实现居民可回收垃圾直接回收。居民将日常废弃生活垃圾按分类投入回收箱,根据回收品的重量及数量,可得到对应的环保“奖励金”。实现了回收-清运-分拣-再利用产业链,垃圾分类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有效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助力垃圾减量。
巡访团成员纷纷拿出塑料瓶,找来废报纸和纸板,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来到“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前扫码体验,并顺利获得了环保“奖励金”。
“不论是塑料瓶,报纸,还是旧衣服,旧鞋子等我们都可以回收,甚至大件物品,可以上门回收。”昆明景明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废纸板、饮料瓶等很多可回收垃圾,以前要么顺手扔进垃圾箱,不环保也没有收益;要么攒到一定量时再喊人来收,也不是很方便。现在楼下就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随时投放随时变现,太受欢迎了,垃圾分类已成为小区新时尚。
官渡区城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该区已有27组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分别为官渡街道6组、关上街道5组、矣六街道3组、金马街道6组、小板桥街道3组;六甲街道1组;大板桥街道1组;吴井街道2组。截止2021年8月24日,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覆盖28个小区,住户40376户,并通过宣传引导,注册用户数6574;目前垃圾分类注册居民参与率达到100%。
截止目前各项品类回收占比为:纸类:17.45%,金属:3.82%,塑料:6.05%,饮料瓶:51.95%,纺织物:19.09%,有毒有害、玻璃:1.64%;平均节约标准煤133142公斤、节约自然资源391818公斤、减少垃圾焚烧36139公斤、减少垃圾填埋57061公斤,设备日均投递量为60公斤。自设备安装运营以来垃圾分拣中心共分拣饮料瓶1581.552公斤;纺织物33652.19公斤;纸类31043.73公斤;金属:6449.31公斤;塑料:10590.61公斤;玻璃、有毒有害:2889.59公斤。
梅志华介绍,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等。其中由侨飞环卫公司转运其他垃圾、清缘润通环卫公司转运厨余垃圾、景明环卫公司转运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运至中转站,再由密封式钩臂车、压缩车转运至垃圾处理厂,可回收物由工人作业时分类后,当日至回收站处理,生活垃圾严格执行日产日清,无积压垃圾。并保证投放点日产日清,地上无油污污水等污秽,严格遵守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且及时清理转运站,压缩点卫生,真正做到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大件垃圾需每周一至周五10:00-17:00预约,预约成功后周六由侨飞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上门收运。
据介绍,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以来,有效的加大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度与认知度。垃圾分类的“官渡模式”为云南省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得到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充分肯定。
巡访感言
杨玉玲:进入小区,感觉规范整洁,电动车停放有序,环境卫生干净,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在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当场体验了一把,一个饮料瓶投进去,有4分钱收入,2个8分钱,一小点报纸收入4角6分。各种垃圾分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不会存在乱丟,乱投现象,垃圾分类设备24小时都可以工作,既卫生又方便社区居民,太好了。
陈雪梅:圣世一品小区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分门别类收集各种垃圾,变废为宝,节省资源,对环境的提开是很大的进步。
何云红:“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快捷,卫生。定点定时投放,误时投放,有奖有惩,促使了居民不乱丢乱倒,促使居民在家就把垃圾分类,废旧物分类收集投放,减少空间占用和浪费还有钱拿,双赢了。
储开荣:智能垃圾分类设施非常先进,大开眼界。小区分门别类收集各种垃圾,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对提升小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很有必要。
李社琨: 倡导实行垃圾分类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摆放几个不同颜色垃圾桶,分别为可回收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桶、有害物品垃圾桶等。通过对两个示范小区的巡访,才知道垃圾分类的整个流程、回收和处理。定点限时投放避免大多数小区垃圾被翻刨,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环境的现状。小黄狗方便了小区居民处理可回收利用垃圾,扩大了市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参与性,使垃圾分类处置落到实处。线上小程序、线下服务促进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普及推广。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值得大力宣传推广。
徐云: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段。圣世一品小区在醒目位置安装了“小黄狗”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居民通过手机注册就可以按照分类要求把垃圾投放进去。同时摆放有垃圾分类投放桶,使垃圾投放环境干净整洁。做到了让垃圾“回家”,不再“裸奔”,成效显著。小区内蚊子、苍蝇都见不到。
刘玉慧:垃圾分类温馨提示牌,环保知识宣传广告牌设置得当。例如:在进入小区之前的小广场处或者小区大门入口处,设置有“您已进入垃圾分类示范区域,请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字样的牌子,让大家不由自主有一种被提醒需规范行为举止的感觉。
小区设置有“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箱体柜新颖美观,操作简便,设备通过分类垃圾投放回收模式,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使小区内分散零碎的垃圾回收后再利用而变成再生资源,既维护了家庭和小区的清洁美丽,又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及环保理念。小黄狗借助平台现金奖励刺激和有趣的操作过程,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分类减量,打开了垃圾分类新模式,特别是在垃圾投放模式中设有的“公益投放”,系统根据废品的重量或数量进行称重计算价值,然后返到公益基金助力公益爱心项目,小小举动,助人自助,凝聚人人公益行动中的微力量。
合理并人性的制定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制度,并配备有垃圾分类督导员协助引导居民逐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及规范垃圾分类投放。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