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聚集 > 正文

“壮丽七十年” 昆明城乡医疗、教育、社保成效显著

2019-08-23 10:09 次阅读

中国民生观察网电(通讯员张艺琪)8月22日上午,由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呈贡新区昆明会堂举行,在大会上,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穆仁早;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涛;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云川联袂发布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a1_副本.jpg

据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穆仁早介绍:截至2018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 2494 所。其中:幼儿园1329 所,在园幼儿 23.1 万人;小学755所,在校学生49.8 万人;初中 199 所,在校学生22.1万人;普通高中120所,在校学生11.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1所,在校生18.7万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2.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767人;工读学校1所,在校生50人。全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182所,在校学生43万人。                              

0822_2_副本.jpg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穆仁早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以注重“三个优先”,聚焦教育发展;注重优化结构,聚焦优质均衡;注重补齐短板,聚焦教育公平;注重改革创新,聚焦激发活力;注重队伍建设,聚焦质量提升。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有正高级教师78名,享受“国贴”2人,特级教师134名,云岭教学名师20名,“省突”15人,享受“省贴”20人,省市名师工作(坊)室主持人38名,高级教师15034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伴随着祖国的前进步伐,昆明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涛介绍,截至目前,昆明地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440个,床位6.36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9.29张、执业医师4.18人、护士5.44人。昆明地区总诊疗量5063.75万人次,出院人次175.74万人次,手术人次67.44万人次;市属医疗机构总诊疗量792.48万人次,出院人次31.80万人次,手术人次13.55万人次。市属医疗机构拥有28个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市共建立了4个院士工作站、9个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扶持站、“小儿科、心脏大血管内科、肝肾移植、肛肠科、传染病科、脊椎疼痛科、老年病科、妇产科、眼科、精神科、呼吸科”共11个省内优势学科。

0822_4_副本.jpg

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2016年昆明市政府发布了《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将昆明打造成为中国健康之城,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实现“两升四降”,居民健康水平提前达到“国标”。全省率先“两覆盖”,居民健康环境再上新台阶。健康扶贫“拔穷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关键仗。医改坚持“稳中求进”,保基层、织网底惠及民生。京昆沪合作“外引内培”,医疗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科研项目“弯道超车”,先进的医疗适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育政策平稳落地,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1年昆明市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2015年顺利通过第一次复审。2018年,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优异的成绩再次通过了国家复审,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覆盖,安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不仅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也标志着我市居民健康环境再上新的台阶。2017年昆明市荣获“国际健康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全国创建幸福家庭示范市。

据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云川介绍:昆明市社会保障事业,国家从1984年开始,在国有企业进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昆明市1986年启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998年启动工伤保险工作,1999年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014年启动全民参保试点工作,截止到2019年6月底,昆明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7.71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9.6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3.4万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社会保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先后建立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险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从没有养老保险,到人人老有所养的巨变,人民群众通过参保公平、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0822_3_副本.jpg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赵云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牢牢稳住了就业基本盘。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91.0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8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7%以内。2012年,昆明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表彰为“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就业体系不断完备。将就业创业工作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列入我市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生”工程。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压实“县、乡、村” 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三级主体责任,积极搭建劳务用工平台,累计收集发布劳务用工岗位信息182万个。

在大力推进创业孵化服务园区建设中,累计建成青年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3个、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80个,率先在全省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配套、服务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围绕省“四个一百”、“五网”建设、市级300项重点、2110项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立足企业需求,着力培训一批、就业一批,就业压力有效缓解。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稳定。坚持风险防控,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化解失业风险,先后拨付稳岗补贴54.16亿元,受益企业1524户(次),稳定就业岗位96.1万个(次)。将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由3%下调至1%,为企业减负28.91亿元。

在高位推动务工增收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的市务工增收脱贫攻坚分指挥部,由市人社局具体承担工作任务,下发了《昆明市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业扶贫成效显著。

近三年来,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农村劳动力9.41万人,开展转移培训42.51万人,实现转移收入62.96亿元。

壮丽7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祖国发展同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奋斗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绘制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明确了发展目标,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就业作为解决民生、促进发展的头等大事,把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作为服务民生的有力支撑,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民生需求,努力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主编:安远洪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