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我作为一线记者,赶赴徳钦县拖顶乡采访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洪过境情况。到达安全隐患最大的洛玉村堆拉小组时,天已经黑了,看到一个人在进行挨家挨户清查安全撤离工作。就着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他的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衣服上满是泥灰,心里暗想,这人是村民小组长吧,这么晚了还在村里巡查......后来,才得知他其实不是村民小组长,而是拖顶傈僳族乡司法所所长,名叫龙新文。”
2021年3月26日下午,以“弘扬英模精神,忠诚践行使命”为主题的迪庆州政法队伍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香格里拉市召开。迪庆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赵涛报告了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龙新文同志的先进事迹。讲述了在平凡而普通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龙新文同志以生命为笔,以行动为墨,传递司法行政工作正能量的故事。
普法宣传,他坚持“五用”工作法
拖顶傈僳族乡国土面积375平方公里,辖8个村(社区)、78个村民小组。全乡9800名人民群众中,藏族占51%,傈僳族占48%。
2014年11月,龙新文同志从拖顶乡左力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调任为拖顶乡司法所所长。
自担任司法所长以来,处置群体性事件、调解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龙新文同志都坚守在一线,坚守在岗位,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杂。为了打好司法行政工作基础,龙新文同志走遍了拖顶乡的每个村民小组,将足迹留给了拖顶乡的山高水长,基本认识了全乡所有的群众。在普法宣传中,面对不同群体,龙新文同志用不同语言沟通交流。用实际行动践行“采取用民族干部宣讲法制、用民族语言传播法制、用民族文字诠释法制、用民族节庆展示法制、用民族文化体现法制”的“五用”工作法。面对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龙新文同志用藏语和傈僳语和他们交流。面对中青年和外来人员,龙新文同志用汉语和他们沟通。在田间地头,山林沟壑边,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全面宣传国家的法律政策。在讲解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时,穿插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加深老百姓对法律法规的印象,增强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性。面对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咨询,龙新文同志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老百姓遇事要如何按程序寻求法律的帮助,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引导老百姓遇到烦心事、揪心事时想到法律,有问题、有纠纷时首先寻求人民调解,筑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全民守法的群众基础。
人民调解,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017年9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时,有一位四川口音的男子到司法所求援。男子在拖顶乡某村做上门女婿,因家庭矛盾与家人发生争执,险些持刀相向。男子一脸沮丧,恳请龙新文同志调解家庭纠纷。龙新文同志担心男子自己回家后再次引发矛盾冲突,顾不得吃晚饭便立即和男子出发。夜幕降临,赶到男子家中。说明来意,龙新文同志与男子的岳父、小舅子促膝长谈,讲情讲法。经过2个多小时的反复调解、耐心劝说,终于让一家人围炉而坐,敞开心扉沟通交流,重归于好。这样的小矛盾、小纠纷在龙新文同志的日常工作中数不胜数。虽然不是彪炳史册的大事件,但一桩桩一件件却真真切切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司法的理解、对法律的信赖和对党委政府的衷心拥护。龙新文同志用实际行动做好每一件关乎老百姓利益的小事,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培育老百姓的法治思想,夯实基层依法治藏思想基础,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用自己的真诚和执著,生动诠释了新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者忠于党忠于人民、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务实创新的高尚品质。
社区矫正,用爱洒满充满阳光的归途
为有效管控不稳定因素,维护好基层社会稳定大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龙新文同志始终把纪律挺在前,守好法律底线,着力教育引导矫正对象。结合拖顶乡实际,研究制定了“以人为本、规范矫正、回归社会、预防重犯”的总体工作思路。采取每月一谈话一思想汇报、集中教育,参加公益劳动,面对面亲情交谈、慰问走访、心理矫正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动向,全面研判风险,做出预警。引导矫正对象明确纪律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并通过人性化管理和爱护,促使社区矫正回归社会。严格要求、耐心教导、悉心关照,多管齐下,社区矫正对象从曾经的迷茫无助逐步转变为遵法、守法。
2019年的一天,社区矫正对象扎某某在拖顶集镇捡到一个装有现金8000多元及多个证件的钱包,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第一时间将钱包交到了司法所。龙新文同志和扎某某经过2个多小时寻访,终于物归原主,失主对社区矫正对象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感谢。此事在拖顶乡口口相传,成为佳话。
为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龙新文同志向乡政府申请了一片绿化区,让社区矫正对象每人包干照料,参加义务植。截止目前共植树568棵。通过植树,让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成为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绿化林也成为拖顶金沙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洪峰过境,舍小家顾大家诠释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龙新文同志的家在拖顶司法所对面的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泽通村,即旧的索道桥的东部桥墩左后方。多年来,拖顶村和泽通村“桥在,天涯咫尺。桥不在,咫尺天涯”。
龙新文同志的家面朝金沙江,是一个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院子,一栋两层的砖混结构楼,院子里种植有石榴、车厘子、红叶李、桂花、爬山虎、万年青、枇杷、青菜、小葱等果蔬及四季常绿植物。
龙新文同志家与拖顶司法所相隔400米,每天从链接家与司法所的之间的索道桥上步行3分钟就可以从家门进入到司法所的大门。
但谁也没有预料到“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充满诗意和乡愁的金沙江水竟然会在2018年冬季肆虐成灾,彻底改变了拖顶乡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及生产生活。
2018年11月12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流将过境迪庆,金沙江沿线各乡镇全部告急。拖顶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奔赴存在安全隐患的村组,组织群众有序疏散。龙新文同志作为派出工作组组长,带队到拖顶乡洛玉村最危险的堆拉小组开展宣传动员、组织疏散工作,确保所有人员、车辆、生活用品、贵重物资及时撤离安全隐患地带。
11月13日深夜,上级政府发布堰塞湖过境淹没区域图,龙新文同志家处于淹没区域内,妻子也在抗洪工作一线,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做应急准备。当时,如果龙新文同志和妻子立即回家搬运贵重物品,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家庭资产损失。但夫妻俩都没有回去,都奋战在一线。龙新文同志全身心地坚守阵地、安抚群众、排查隐患,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担忧着急,通宵达旦守护撤离群众,圆满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1月14日下午,泄流洪峰过境拖顶乡,看着肆虐的洪水涨高了20几米的水位,淹没了堆拉村民小组到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堆拉村民小组对面的香格里拉至维西的二级公路,冲垮金沙江上的堆拉索道桥,龙新文同志想起了他位于拖顶老索道桥旁边的家,他拿出手机欲向妻子询问情况,但通讯信号中断。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出堆拉村民小组,回家看看,他预感到他的家可能保不住了,但眼前的洪灾容不得他分心,他强忍内心的焦灼,用预定的方案,劝导群众搬离和安置,一遍遍安慰惊恐的村民:“不要怕,党委、政府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11月15日一大早,洪峰离境、水位下降,堆拉小组险情解除。龙新文同志向村民要了一点干粮,沿着洪峰过后满是淤泥的村组公路深一脚浅一脚向拖顶乡政府所在地前进。
经过7个小时的步行,龙新文同志终于回到了一片狼藉的拖顶乡政府所在地,向乡党委汇报了堆拉村民小组安全度洪的消息之后心急如焚的回到拖顶司法所。呈现在龙新文同志面前的拖顶司法所一楼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泥沙满地、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堆积的淤泥最高处达一米,让人痛心不已。
龙新文同志第一时间抢救文件资料及办公设备,之后立即跑到司法所二楼办公室,分别打通了4位拖顶乡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手机,确认了他们的平安。
确认了社区矫正人员平安之后,龙新文同志才走出司法所,在已经被洪水冲垮的断桥旁望向江对面的家。那个承载了温馨的家围墙已全部冲垮,院子里到处是淤泥,一楼房间里的家具也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龙新文同志心情沉重地呆坐良久之后拨通了妻子斯那永宗的电话。这个心地善良、爱岗敬业的藏族女人是中共党员、乡农技站的高级农艺师,获得2017年农业部组织的“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中”“最美农技员”提名奖。也是洪峰过境拖顶乡期间被安排在拖顶乡政府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组。这对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夫妻相见后在金沙江边抱头痛哭。
夫妻俩哭过之后又双双回到工作岗位进行淤泥清理、后勤保障工作。
11月16日,龙新文同志和妻子才从拖顶乡政府所在地绕道维西县其宗村再回到位于香格里拉市五境乡境内的与拖顶乡政府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不过400米的家中。
辛勤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赞扬和肯定,2018年来,龙新文同志同志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司法系统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继续当好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心血和汗水洒满普法之路,让习近平总书记的‘依法治藏’方略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无愧人民给予我的‘云南省司法系统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的褒奖!”龙新文同志这样说,也正这样做着。(通讯员:和金龙)
供稿单位:迪庆州司法局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