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 > 民生焦点 > 正文

凉山路那头的牵挂 ——记扶贫路上的向清银

2020-11-09 10:47 次阅读

8月11日清晨,踏上一条如飘落在山间玉带般的乡村公路,路边的草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太阳刚刚爬上松树枝头,深密的松林中,穿射出明亮的光柱,这是我驻村以来第6次从麦坪村公所走这条路上凉山社。

“老徐,今年洋芋收成好不好?”

“好哇,今年年岁好了,雨水充足,洋芋一个可以有去年两三个一样大”,57岁的徐凤祥抱着一麻袋洋芋从地里放到停在公路边三轮车里,一边乐呵呵的说:“路通了,今年用这个家伙帮我背回去,省了不少力气,这条路可是我们多少代凉山人的牵挂”。

是啊,这条路也是也曾是我的牵挂。

w1_副本.jpg

初见,泥泞与艰辛

2018年9月,单位派我到昭通市巧家县药山镇麦坪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那时我刚踏出大学的大门,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麦坪,这一切多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从来不会想象这扶贫条路有多苦,这种期待持续了一个月。10月的动态管理驻村工作队员分片走访贫困户,我被安排到村里最远的贫困村民小组之一—凉山社。我们的目的地是社里的徐凤祥家,在村委副主任王姐的带领下,从村委会出发,沿着泥泞的路上骑摩托10分钟后停在火山社垭口的悬崖边,一块垮塌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王姐指着一条弯曲陡峭的上山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向,这条路就是通往凉山的路,上面住着40多家人,31家都是我们的贫困户,因为路太危险了,10来家都还没有建房子,生活也比较困难。”踏上这条崎岖路,两旁杂草丛生,寂静无声,似乎连鸟儿也失去了鸣叫的兴趣,两条深深的沟壑横亘在土路中间,是涨水冲刷而成,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涉足。王姐告诉我“这条路坑大窝深,晴天路况好的时候,也只有极少数艺高人胆大的人才可以骑车拉东西上凉山,下面就是山崖,看着都心惊肉跳”。经过40分钟的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徐凤祥家。远远的一声招呼,他精瘦的脸上马上挂起待客的微笑,简单的介绍后就是我“问长问短”。了解完情况我们不敢停留,尽管这样回到村委会也早已披星戴月,一路的景象让我心中满是沉重。

w2_副本.jpg

帮扶,梦想终实现

2019年4月,市交通局下派督导员到麦坪村开展脱贫攻坚督导工作,我第一时间把麦坪村路难行的情况向督导员汇报,他也对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所震惊。“无论再难,也要把路修通”,一次脱贫攻坚调度会议上,麦坪村脱贫攻坚指挥部达成了一个共识,决心无比坚定。经过督导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半年的努力,终于为土路争取来硬化项目。在施工时,我按照惯例入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以前崎岖的土路已铺上了厚厚的砂石路基,路面扩宽了许多,经过平整和压紧,两条深深的沟壑已不见踪影;松林里鸟儿不理会施工现场人群的吆喝和机器的轰隆声,叽叽喳喳放声高歌;两旁的地埂边上,男女老少们一边欣赏挖掘机和压路机笨重的姿态,一边谈论着祖祖辈辈们走过的这条路即将迎来的巨大变化。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程,我在路边见到了老徐,哪里需要垫高,哪里需要填平,他在一旁当起了“监督员”,说起修路的事原本不善言辞的他话匣子就打开了,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了很多计划。“等路修好了,我家小孙子读书就方便了,不用我接送,我打算再买几头牛来养,再买个三轮车拉饲料和庄稼,我家地宽……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热情好客的他正憧憬着未来。

未来,致富路愈宽

如今,这条土路终于硬化好了,直通徐凤祥家门口,我再次来到他家,坐在门口,与老徐共同算了算半年收入经济账,“保洁员公益性岗位每月500元,儿子在外务工每月3500元以上,过年杀的大肥猪300多斤,生猪挂联能分红得到400多元,我这几头牛一头都能值20000多……,多亏修通了这条路,收入比往年整整翻了一倍”。老徐对今年的收入侃侃而谈,家庭收入超出脱贫标准一大截。我真心为老徐高兴,他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正造着甜蜜生活和美好未来。

现在,村民自发修通了公路边沟,接通了涵管,每隔三五天就会有一次大扫除,雷打不动,还在公路两旁种上了一些树苗,像是呵护襁褓中的婴儿。每次与遇见凉山的群众,他们总是热情的邀请我:“小向啊,路修好了,啥时候来我家耍?”质朴的言语总会令人感动不已。我心里默默庆幸,参与并见证了凉山路的蜕变,见证了麦坪村这个深度贫困村的蝶变,这条路见证了我与麦坪的一点一滴,也映照着我的成长——从初入扶贫的“新兵”,成为扶贫工作的“老手”。(向清银)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