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道林,你来一下办公室,理事长亲切地喊道。办公室里只有理事长和我两个人,理事长说道:“道林,县委组织进行了单位部门挂村帮扶调整,盐津县残联从这个月起,开展对牛寨乡河口村的帮村工作,还要下派一名党员干部驻村扶贫,你是副理事长,又是多年的老党员,理应到基层去加强学习锻炼。”
2015年4月27日,我简单地带上了行囊,经过两个多小时绕道四川筠连垫泥坡的路途到了河口村。这一去,没想到就是5个年头的时光。
2015年9月25日,“两办”以盐办通[2015]39号文件印发《关于建立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用5年时间抓实全县贫困人口80135人脱贫工作,我被例入“盐津县挂包帮”派驻挂钩单位、扶贫工作队名单。为落实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我同村“两委”、乡挂村干部一道每天行走在村社农户的山间小道,田间地头,农家小屋。做好确定挂包帮联系户准备工作,通过大量的民情恳谈,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村民农户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6年2月25日,按盐津县委政府出台的“三进一建”和“农危政”政策,掀起了“三进一建”保安居,即:进县城、进集镇、进现有村庄,建新村的工作。
2016年5月25日参加收看了“云南省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视频会议,同时听取了县、乡党委政府领导对今后工作所做出的的重大部署,目标任务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此,拉开了“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的序幕。
思路决定出路
河口村,川滇两省交汇处国土面积仅17.8平方公里,人口972户3390人的一个小村落。有贫困人口96户447人,贫困发生率达13.5%,全村24个村民小组仅2015年通过村民组织劳动力挖通的一条长17.6公里的陡山线,路面大坑小氹,又窄又烂。极少有车辆经过,村里老老小小进出均要绕行四川塘坝盐电线,典型的交通滞后。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000元左右,是一个经济不富裕的典型村庄。虽然有照明电供应,但隔三插五又停电,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全村仅有集镇附近76户是安全住房,贫情就是命令,身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的我,觉得肩上担子沉沉的,河口要脱贫,河口要发展,河口的群众要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怎么办?我这个在这里一晃就干了近两年的扶贫干部是多么的不称职啊!
“思路决定出路,胆识决定成功”。要响应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攻坚号角,要带动河口村走出发展滞后的困境,我们必须结合河口村实际,按照上级文件的指示精神,对河口村从脱贫,从发展方向上定准工作思路。
通过我对24个村民小组的实地走访调查,县乡驻村精准脱贫工作队和村委干部们的积极努力。确定了以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河口村总的工作方略。把“脱贫先修路,致富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素质保稳固”为河口村工作基本思路,以“突破河口村项目建设,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快幸福文明村建设,构建小康和谐河口”为切入口。发挥理事会,专业合作的作用,投入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党建、组织促扶贫的建设力度。
扛起责任奋力攻坚
调研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通过对24个村民小组的一次又一次专门走访,鱼池、菜子湾、岩上、代家坡海拔较高,适应发展竹产业;沿陡山线一带的茶园、铜厂、沟口等15个社土壤气候适应果木和茶叶的种植发展;落午坝,岩脚、关口地势平坦,适应发展养殖产业。制约发展最关键的瓶颈,通路不通车,不通路不通车成了2016年最大的难题,我多次找到乡党委书记,面对面汇报争取,2016年9月终于启动了对河口村陡山线17.6公里硬化工程,2017年4月全线硬化通车,受益村民小组17个。
2017年我继续留在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按照“六个到村到户”、“五个一批脱贫”、“村村清、户户清”、“秋季总攻”、市委133工作思路。我们河口村之所以各项工作滞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党支部作用没有发挥好。有的党员积极性高,想带头脱贫致富,又不知道怎么干。部分党员思想落后,消极怠慢。抓党支部龙头带动促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三联系,四联动,五联变”基础上,以每户贫困户身边都站着一名坚实的共产党员的要求,分8个支部和党小组开展工作,党员在创新创业起模范带头作用时,要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实行县乡村党员干部包社包户负责,党员开展工作时,都佩戴党徽,亮出身份,突出旗帜作用,每两周开展一次“我向组织述我行”汇总小结。至2017年底,河口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由于支部和党员的积极努力,各方面的发展走上了快速健康的轨迹。
引进项目,助推河口村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工作队的一个困境,为破解这个难题,身为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的我积极同我们的市级部门联系,主动跑省里、市里,诚心和行动打动了上级领导,市领导决定把河口村建成“昭通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带动全县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按照牛寨乡党委“山养河口”定位,河口村以“集体公司”为带动抓手。2017年5月20日,在落午坝流转土地80余亩,开挖建成“犀牛岛庄园”养鱼池60亩,辅之以项目示范基地平台,2018年4月投放鱼苗,通过7个多月的集体科学管理,年底实现了红利。由于公司运营良好,2018年11月在我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宣传和争取下,市、县领导非常关心,多次深入基地调研,决定申报“云南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通过精心组织申报,获得成功。
不断调动全村潜力,发展才是硬道理。2018年4月2日、3日、4日、5日,我连续四天,在鱼池,菜子湾展开动员工作,和老社长、老党员文道金、李楚吉一起跑遍了两个社53户人家。这两个社属于河口村边远落后的社,仅有一条宽处不足2米、窄处仅能放下一只鞋又稀又滑的烂泥巴路,且是一条断头路。在我和村总支书记李邦军商量后,发动村委及村民共同努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挖通了断头路,为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鱼池、菜子湾已种植凤竹2500余亩,初步形成竹产业发展雏形。
脱贫攻坚的责任和担子越来越重,2018年8月2日,根据盐委[2018]36号通知,我任牛寨乡扶贫工作队队长,挂任中共牛寨乡委员会副书记。面对全乡七村一社区8支脱贫攻坚工作队,利用了8月5日、6日、7日三天时间跑遍了七村一社区,并将调研掌握情况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领导组进行了详实的汇报,提出了存在问题,摆明了现有优势。制定工作队的目标:“精准管理,服务扶贫,务实工作,强势攻坚”。制定了牛寨乡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管理制度”、“职能职责”、“牛寨乡驻村工作队管理实施方案”。针对牛寨全乡七村一社区8支脱贫攻坚工作队实际情况,以“五抓”法强势推动工作队工作,即一抓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每周通过创建的“牛寨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微信群详实汇报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二抓挂包单位帮扶,由驻村工作队长竭力做好挂包单位本部门工作,努力形成挂包单位倾情扶,借力参与扶的凝聚力;三抓乡镇干部挂村,牛寨乡挂村干部和乡扶贫工作队,在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与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拧成一股绳,形成团队合力,精诚团结,协同作战,包干完成脱贫分解任务,确保“不摘帽”、“不脱贫”,“不撤队”;四抓结对帮扶扎实有效开展,驻村工作队必须在结对帮扶上下足真功,扎实推进“五个一批”,纵深推进“三联系四联动五联变”帮带创新机制,努力构建所驻村“党总支+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组织+贫困户”的帮扶格局,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提高了驻村工作队在群众中的典范力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五抓措施保障,主要是强化了七村一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共管”机制,强化督查、问责、举报、约谈、监督、巡视等常态化。措施到位保障了八支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克服了消极、怠工、不作为等负面影响。
挂职后,对牛寨乡全乡工作队所作出的努力让我更加无时间回家看看,常年累月的操守工作岗位和经常性的加班,深感在推动工作队工作的背后,就是推动牛寨乡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推手,就是确保牛寨乡高质量,高精准脱贫出列的胜利号角。在历经这场前无古人行,后无再攻坚的“脱贫攻坚”历史潮流中,经历了万千艰辛,万千苦乐,万千的伤心与感悟,是我们无数的普通工作者和无数的人民群众在创造着历史,在抒写着历史,感慨之余,赋歌聊以自慰。
时光荏苒,我在河口村驻村扶贫一晃就是三年多,苦和累让我得到了历练,乡村的变迁让我得到了满足,老百姓的笑容是对我驻村扶贫的肯定。2018年9月25日启动的脱贫攻坚“秋季总攻”将要结束,在脱贫将要通过国家验收的这段时光里,我们驻村工作队更是全力以赴,我们盼着、望着。2019年1月2日下午2点参加了“昭通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省脱贫成效考核考评视频会”整改会议。盐津将延迟在2019年年底脱贫出例。本来就要回家的感觉一下了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给击中了。我徘徊了,向领导提出回单位。面对暂不调整人员的回答,我不得不硬着头皮静下来,驻下来。通过一两天的自我调整。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坚决不能在组织上需要的时候当逃兵。服从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行动。
2019年3月20日,我再次组织带领驻村工作队,县、乡村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充分利用好“大遍访”,对全村拉网式逐社、逐户展开了入户再核查遍访工作,确保扣好“第一粒”扣子。“大遍访”工作为河口村2019年高质量脱贫坚实了基础,我和河口村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河口村县乡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把做好河口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政治任务,树立“把握政策,精准识别,攻坚克难,服务农户”的崇高理念。切实把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非建档立卡户的家底盘清,把真正贫困的群众实实在在纳入扶贫系统,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脱贫真,为扣好第二粒夯实基础。
河口村2019年面临“农危攻”拆除重建,修缮加固压力大,产业步子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等系列难题。只有发挥坚强的党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磊作用,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通过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协调一致成立了以党员占大多数的三个精准脱贫攻坚组。
一组负责“农危改”工作,一组负责产业瓶颈突破工作,一组负责基础建设工作。攻坚组强势推动全村各项工作,无论是农危改、基层组织、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易地安置,各项工作均得以重大突破和进展。
2019年9月,在新成立以部门挂村领导为指挥长的村级指挥部时,河口村取得了实施农危改143户,改瓦面51户,拆除危旧房253户,易迁15户,引进安及白茶栽种1100亩,种植桃形李1200亩,改造安全绝缘线10千米,完成四方碑、沟口、落午坝、炭厂坡村民活动场所建设投入使用,整治集体经济犀牛岛庄园鱼池排洪沟修建500米,老年人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9月9日我精心协调联系天津市武清孙斌、天津市永熙气体有限公司,在我反复不断向他们宣传我所在的河口村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中,感动了两家公司,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向河口小学捐赠了173件羽绒服让孩子们度严冬,173位孩子中贫困户家庭33名孩子受益。2019年年底河口村未脱贫人口仅剩7户2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6%。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以上。
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成立,为河口村打赢脱贫攻坚战,高质量精准脱贫注入强大的活力和动力。在村级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指挥下,2020年4月20日,顺利通过了国家的考核验收。
2020年4月22日、23日在脱贫攻坚工作将要鸣金收兵之际,想想驻河口村整整五年的征战历程,岁月的起伏,攻坚战役的艰辛,同战友们的并肩齐心,和农户们的不解之缘,面对挂包卡户亲手制作送给我留纪念的“吉祥如意”鞋垫,止不住万千思绪。
五年战扶贫,弹指一挥间。为牛寨,为河口办成了一桩桩好事,办好了一件件实事,如今的牛寨,如今的河口,家家户户住新屋,家家户户有产业,家家户户有收入,老人们乐了,孩子们笑了,年青人创业增收了。
五年战扶贫,河口是我家,牛寨是我屋,家兴了,屋旺了,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3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8000元,常常接到家里人、屋里人电话:“吴书记你抽空一定要常来看哈子我们哟!我们当下幸福得很啊!”
五年战扶贫,我没有忘记习总书记的教导,时刻践行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郑帅)
主编:安远洪
编辑:张艺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