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 为严惩毒品犯罪,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6月23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毒品案件审判暨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去年来全省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及相关工作情况,并发布八件典型案例。据悉,2019年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6809件,审结6434件,结案率94.49%,重刑率达53.58%。
图为发布会现场 摄影:赵赢
23日上午,云南省中基层法院对29件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集中宣判。昆明市1人、西双版纳州2人、临沧市1人,云南省共4名毒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对制贩毒团伙、网络的主犯和骨干分子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惩处,保持对毒品犯罪的强大威慑。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雪松介绍,云南省地处全国禁毒斗争的第一防线、第一战场,担负着堵截毒品入境的重大责任。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收官见效之年,做好禁毒工作意义重大。 今天除云南省高院主会场外,云南全省三级法院上下联动,结合各地工作实际,或以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发布当地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或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介绍禁毒工作情况、发布典型案例,或通过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平台进行庭审直播,或采用发放禁毒宣传资料、制作禁毒宣传短片、开展禁毒帮教活动等多种方式向社会进行禁毒法制宣传,营造扫毒禁毒的浓厚氛围,彰显人民法院坚决打击毒品犯罪的态度和决心。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下,云南全省法院与禁毒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主动进攻势头,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精准打击毒品犯罪,确保禁毒工作和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万无一失。今年1至5月,全省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2656件,审结1580件,判处2440人,五年以上重刑率56.56%。其中,沿边八州市受理毒品案件1481件,审结876件,判处1167人,五年以上重刑率为59.81%,为保障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审判工作中,云南全省法院始终突出对源头性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突出对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惯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打击力度,特别是严厉打击毒品外流贩毒幕后组织者、操纵者,地域性、武装贩运毒品以及家族式的外流贩毒团伙。
云南省法院立足云南实际,主动进攻,重拳出击,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引领,加强对团伙贩毒案件涉黑涉恶线索的深挖扩线,边境州市着力于打击组织、胁迫、诱骗群众出境参与毒品违法犯罪的黑恶势力。依法严格规范和限制毒品犯罪分子的缓刑适用。在刑罚执行环节从严把握毒品罪犯的减刑、假释条件。对涉黑涉恶的毒品犯罪坚决进行“打伞破网”“打财断血”。
开展集中宣传的同时,云南省法院还高度注重日常禁毒法制宣传,紧紧围绕青少年涉毒与合成毒品滥用这两个关键点,不断加大对合成毒品危害的宣传。同时,依托审判资源,通过组织旁听庭审、公开宣判、发放禁毒宣传资料,与社区、学校、团体建立禁毒协作机制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等涉毒高危群体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各级法院还借助“阳光司法工程”平台,广泛开展深入学校、深入农村、深入社区、深入公共娱乐场所的“四深入”活动,不断扩大禁毒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前移毒品预防工作的关口。
经各级法院调研分析和持续关注,今年采取网约车、自驾车方式运输毒品案件增多;毒品运输路线南移的案件增多;毒品运输方式多样化,物流、快递需重点关注;毒品藏匿方式隐蔽程度增高。针对上述情况,云南省法院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及时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新出现的突出法律适用问题,同时,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举办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禁毒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云南省毒品犯罪审判和禁毒司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编:安远洪
编辑:张艺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