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将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干,我们就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促进个人发展、求得长足进步的取胜钥匙。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觉得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泛味;有的人觉得在一个单位或部门时间长了,资龄老了,方可随心所欲;也有的人觉得是组织亏待了自己,而没有认真查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出现消极怠工等不好的现象。如果这样做有适当理由的话,国家规定的相关选人用人制度包括要60岁才能退休,并且还在计划不断延长退休年龄等做法,那都全无道理,不可能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真有必要发现一下天天辛勤劳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电梯,那真是一种精神!
电梯,伴随现代化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日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达到了不可或缺的程度。作为高楼大厦的“中枢神经”,电梯的“罢工”让无数人苦不堪言。然而电梯的工作就实在简单——“上上下下”。或者说是该上就上、该下就下,让我上我就上、让我下我就下,需要我时我就上,不需要我时我休息。我们把这总结为“电梯精神”!
是呀,如果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扬“需要我时我就上”的“电梯精神”,那你所在的单位就是活力四射的单位、你的部门就是激情饱满的部门、你就是一个遵规守矩的文明人。
——坚守岗位,不离不弃。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有的同志“这山看到那山高”,总会嫌弃自己的岗位这也不是、那也不好,那是因为你对这份职业的不专心、不爱惜、不投入。当然,比你这个岗位好的确实不少,如果去了你依然不适应;其它岗位上有所作为的人不少,那也是因为别人比你付出的更多。专心吧,在你的本职岗位上用心、尽情、竭力,平凡的岗位上就会涌现出无数不平凡的人。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有些同志,总会在多工作几年时就忘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铮铮誓言。有的人犯了大错,饱含悔恨的眼泪被迫离开;有的大错没犯,小错不断,半只脚已踏上了危险的边缘;有的人碌碌无为,变成了“庸、懒、散”的典型。“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需要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尽心尽力、鞠躬精粹,你会感受到小小岗位上无限的快乐和激情。
——融入集体,创新作为。大家也许发现了,在同时拥有2部以上电梯的时候,如果科学的“联动”就会时半功倍,离你最近的电梯就会及时靠近为你服务,其它电梯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不可能孤立而存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很好地把个人融入到集体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做好个人应做之事、尽到个人应尽之责,集体有你而自豪,你因集体而骄傲,在内心深处种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雄心和气魄!
——守正持诚,坦荡做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直性、守正的人最能让人接近、让人相处、让人放心。戒“浮”、戒“虚”、戒“懒”,以夙夜在公、敬业勤业为本分,摒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陋习;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为本能,祛除贪图安逸、拈轻怕重的幻想,长此以往你就必有所成。
至此,借用爱因斯坦写过的这样一段话:“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端近视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东西。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而且一定是单调无味的。”勤于学习、学习精华、学以致用,充分发扬“电梯精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升华,展现完美无缺的自己!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