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书法 > 正文

天赋异禀书法家——陈本泽

2018-11-07 16:05 次阅读

要想成为成就非凡的书法家,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坚持不懈的努力,倾囊以授的恩师,化繁为简的技法,更要有非同寻常的天赋。陈本泽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他成就非凡。

陈本泽生于1967年,云南会泽人。他家在农村,兄弟姐妹6人,人多地少,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顿。一贫如洗的家庭条件没有妨碍陈本泽成为一位颇有建树的书法家。相反,正是农村人深入骨髓的质朴和执着成就了他。

陈本泽的姐姐上学念书时,他才3岁。由于大人要上山做活,无人照管,他姐姐只有背着他到学校。这个无心之举,让天赋异禀的陈本泽3岁就能识字、背诗,5岁就能习书、作画。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成为名闻乡里的神童。

陈本泽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德高望重,深受乡亲爱戴。每逢新春佳节、婚嫁丧葬,左邻右舍就会上门请他书写对联。聪明伶俐的陈本泽非常羡慕父亲受到的礼遇和尊重。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陈本泽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书法。由于家里贫困,没有零用钱,陈本泽无钱买纸笔,只好自己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陈本泽的二哥在上初中、高中时,由于字写得好,是学校里的名人,深得老师、同学喜爱。这深深刺激了陈本泽幼小的心灵。他发誓,自己一定要像二哥一样,把字写好,受到别人尊重,甚至超过二哥,成为一位书法家、画家。于是,除正常的作业之外,只要陈本泽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他的“大作”。地上、墙上、门上有他的字,石头上、竹子上、树干上有他的字,甚至桌子上、碗柜上、铁锅上也有他的字......为此,陈本泽不知挨过多少打,受过多少骂。无论大人如何打骂,他爱好书法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由于家庭困难,自小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的陈本泽高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离开学校后,陈本泽只好回家务农。对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来说,这种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他似乎已经无力回天,他的命运似乎已经就此定格,他的梦想似乎已经折戟沉沙。然而,不,他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不愿意与草木同腐。

虽然陈本泽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如癫似狂,但是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他的书画技艺、诗词功底由于不得其法,还难以登堂入室。

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陈本泽一边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一边拜入名师门下学习书法、绘画。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缺乏物质基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的打击是异常残酷的,但陈本泽追求艺术的步伐仍然坚定不移。从颜柳到欧赵,从二王到苏黄,从癫张到醉素,从宋徽宗的《千字文》到祝枝山的《乐志论》......他遍临百家法帖,书画技艺一日千里。

要达到艺术巅峰,必须与高手过招。2006年,陈本泽到书画高手最集中的北京琉璃厂,走访近百个画廊,与高人论剑书画,和名闻四海的荣宝斋的大师对话人生。这段经历不但使陈本泽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而且坚定了他对自己的信心。

近年来,陈本泽在昆明专心从事书法培训,并以高超的书法技艺、严谨的教学态度得到业内人士、书法爱好者、学员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他为每个学员量身定制培训计划,言传身教,手把手进行教学。外地书法爱好者及学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亲临现场参加培训,他为此专门开设了本泽书法空中课堂进行远程教学。省内外书法爱好者慕名而来,陈本泽的书法培训班常常门庭若市,应接不暇。他本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书法名家。

总编:安远洪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