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文化艺术 > 正文

为古城“鸢都”潍坊歌唱 四艺才子鞠立军最新单曲《风筝》发布

2020-01-11 10:45 次阅读

中国民生观察网电 为古城“鸢都”潍坊歌唱,最新单曲《风筝》于2020年1月9日在潍坊录制完成并发布,歌曲由四艺才子鞠立军演唱,鞠立军作词、作曲、书写封面歌名并监制,四艺才子文化出品。

 

一座城  一个故事

潍坊,山东省下辖地级市,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世界风筝都”。

潍坊是中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潍县志》也有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凤凰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行。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还做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4月20日至25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36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风筝  扶摇直上

风筝,有名纸鸢,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等。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但实际上这四字的内涵要广泛得多,几乎包含了全部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内容。如“扎”包括:选、劈、弯、削、接。“糊”包括:选、裁、糊、边、校。“绘”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风、线、放、调、收。而这“四艺”的综合活用就要达到风筝的设计与创新的水平。

歌曲《风筝》首先讲述风筝的起源,2000多年前的东周春秋时期和发明人墨翟,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每当风筝放飞的时候,白浪河堤、青云山上纸花如雪的翅膀空中飘扬,呈现龙凤呈祥的祥和景象,歌曲后写“世界风筝之都”古城潍坊,始终展现着独有的城市魅力繁荣发展。

歌曲《风筝》最后一句“手里的风筝也会有远方”一语双关,不仅风筝向往远方,一座城、一个人也向往美好的明天和远方。

 

歌曲作者简介

鞠立军,字木之,号木园居士、四艺楼主、艺名四艺才子,祖籍山东潍坊安丘市西召忽村,中国内地唱作歌手、词曲作者、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书画学者,君尚食品总经理,君立特食品代言人,爱心中国公益形象大使。歌曲《风筝》是鞠立军第五支个人单曲,原创代表作有《古槐下的妈妈》、《四喜之歌》等。

 图片1_副本.png

附歌曲《风筝》歌词

演唱:四艺才子鞠立军

词曲:鞠立军

古老的传说 扶龙骨摇绢纸

白浪河堤 从东周春秋的墨翟

等待你在云端的归期

丝牵那不息的记忆

 

鸢都的故事 选扎糊与绘放

青云山上 自南北朝起的飘扬

让梦想从伊始的地方

守护那不渝的向往

 

我在天空望龙凤呈祥

纸花如雪的翅膀 翱翔

飞越高山海洋

你在红尘赏古城时光

未曾迷失的方向 潍坊  

魅力无限绽放

手里的风筝也会有远方

 

选劈弯削接龙骨

色底染修描春燕

选裁糊边校凤蝶

风线调收放纸鸢

 

 主编:安远洪

编辑:马文富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