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盐津县围绕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把开展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结合起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围绕做实做细群众工作,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为标准,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提高群众收入,让群众成为产业发展“受益人”。盐津县在脱贫摘帽中始终将解决群众增收,保障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通过党组织引领,“党支部+集体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实现“抱团”发展,用“大龙”带“小龙”的联结方式达到互利共赢,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集约化。中和镇中堡村在村党总支部的带动下,村民将田地自愿入股龙头企业,修建生态农业园,发展生态养鱼和农家乐项目。截止目前,村集体公司累计实现创收8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务工获得“薪金”、入股获得“股金”的“三金”收入。柿子镇念好“山字经”,做足绿文章,大力发展竹产业,通过大力开展低效林改造、提升竹笋附加值,使竹产业真正成为扶贫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发展笋用竹8.5万亩,覆盖农户1457户53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5户1533人,据统计,2019年,全镇竹笋产量达3400吨,产值超过2700万元,户均实现收益1万元以上,卡户户均实现收益也在1万元以上。
加强驻村宣讲,让群众成为扶贫政策“明白人”。从驻村帮扶的597名驻村党员中精选讲政治、党务工作熟、群众认可高的264名党员和27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组建了97支宣讲队,通过“三讲三评”、流动讲堂等载体,利用召开群众会、坝坝会、家庭会的的方式向农村党员、贫困党员、贫困群众以及普通群众宣讲主题教育相关知识,同时,还耐心细致为他们讲解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劳动就业、产业发展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打消群众脱贫的群思想包袱,让贫困群众做懂扶贫政策的“明白人”主动脱贫摘帽,确保全县按时脱贫出列。截止目前,驻村宣讲队共开展宣讲340余场次,参学党员6800余人次,参学群众12000余人次,发放宣讲资料3600余份。
开展法治扶贫,让群众成为矛盾纠纷“释怀人”。为扶贫工作不断注入法治“元素”,组织律师41人分9个小组到41个未脱贫的村开展法治宣传;在3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邀请律师、司法助理员、民警等法律专业人才为村(社区)“两委”干部、老党员、知名人士等开展培训,组建了一支看得懂法律、讲得出道理、用得来政策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了9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加强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进一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主题教育期间,为集中解决中和镇易地搬迁安置点红布福兴小区及周边5个村90户群众121件矛盾纠纷,县委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单位组成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组,通县、镇、村三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化解矛盾纠纷决85件,已提交县级主管部门研究解决19件,对不合理9件要求讲明了政策,正在解决8件。
供稿单位:盐津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主编:安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