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云南电(记者安远洪)永善县新增易地扶贫搬迁红光安置点位于永善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规划用地613.09亩,计划安置3596户14847人(建档立卡3090户12833人,同步搬迁506户2014人),新建安置房102栋3601套30.35万平方米,配套学校、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和“一水两污”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和永善县2019年脱贫摘帽的目标,永善县委、县政府紧盯时间节点,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红光安置区工程建设。
一是高位推动。永善县紧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和2019年脱贫摘帽目标,调整充实了以书记、县长为“双指挥长”的永善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指挥部,下设红光新区分指挥部和综合协调、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就业保障、土地增减挂钩、外迁工作7个工作领导组,严格落实“双点长”责任制,建立健全“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核查、一月一通报”等协调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分指挥部和7个工作组责任到人抓落实。
二是协调联动。红光新区分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工程管理组、进度报告组、资金审核组、档案管理组等现场管理机构,建立协调联络机制,严格落实“周例会”制度,统筹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和县级部门力量抓好项目建设的技术交底、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建设进度、工程计量、投资控制、合同管理、资金进度支付审核、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等工作。制定出台《永善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建设工程进度考核办法(试行)》,实行日检查、周考核、月通报制度,周考核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即启动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生产经理的处罚,确保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组建由县处级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电力保障、供水保障、外部市政设施保障等8个工作专班,现场解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配套、建筑建材等施工要素保障问题。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模式,先后与四川筠连、绥江等临近水泥厂签订供销协议、引进富江商品混凝土拌合公司,新建日产5000立方米的混凝土拌合站一座,确保稳定供应水泥和混凝土;砂石料场严格实行直供直销,保质控价;采取政府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通过重点巡查、日常检查、受理投诉等方式,对垄断倒卖、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行为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规范管理建筑建材市场秩序。有效确保了施工要素均能满足建设需要。
四是严管质量安全。健全材料采购、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日巡查、周例会”制度,强化过程管控,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强化源头管控,一是对建筑材料进场检验实行见证取样检测制度,严防因建筑原材料质量造成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二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实名制和岗前培训管理,坚持持证上岗。三是加强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及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加强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日巡查和对重要环节随同督促的方式,强化对脚手架、基坑开挖、起重吊装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的监管,发现问题限时整改。
五是做细做实群众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坚持以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和稳定搬迁群众思想为重点,认真落实“六个一线”(领导指挥在一线、走访调研在一线、政策宣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责任落实在一线、情感融洽在一线)和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帮扶群众的要求,充分运用县乡村三级“扶贫课堂”、农村“院坝会”和新时代讲习所等平台载体,着力加强群众教育、宣传、引导工作。同时,在红光安置点设立警务服务室,派驻警务人员7名,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和施工秩序维护。抽调9人组成群众工作组,沉下身子,进入村子,引导群众主动投入脱贫攻坚行动,全力支持服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截至4月1日,红光新区安置点房屋基础开挖已完成89栋,±0建设完成50栋,房屋一层主体浇筑8栋,二层主体浇筑5栋,三层主体浇筑2栋,四层主体施工1栋,累计完成投资1.5亿多元。可以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全部安置房主体封顶断水,9月30日前完成所有安置房屋验收并交付使用。
供稿单位:昭通市易迁办 永善县易迁办